从两千年前的张恢学校传承至今的不息薪火
——济源市第四中学历史变迁
太行、王屋的雄浑壮美,黄河、济水的巨浪细流,把愚公的家乡河南省济源市雕琢成神奇的地方。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有一所包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学校,院内矗立着一棵饱经沧桑的千年古木。这个学校就是河南省示范性高中——济源市第四中学,这棵古木就是千年菩提树。济源市第四中学坐落在太行之阳、黄河之阴的我国春秋时期的轵国故城,现在的河南省济源市沁源路南端的东西轵城之间。学校东有三国时魏国大将、著名书法家钟瑶父子的墓冢,西有古轵国给养辎重仓储遗址,南有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大刺客之一聂政的故乡,北有春秋时守卫古轵国的屯军营防所在地。近日,记者踏着这些历史遗迹款步走进河南省济源市第四中学时,一股浓重的历史与现代文化气息便会扑面而来:校园建筑古朴典雅,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明寺交相映衬、浑然一体,使人沉浸在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的氛围中。
李东阳校长向记者讲述到,济源四中的前身是1945年成立的东天浆完小,如向上追溯,她和西汉时张恢办的学校在同一地方,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如果说我们与张恢学校有渊源,也不为过,可谓源远流长。
1950年,刚刚解放了的济源,仍是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济源人民要办教育,为刚诞生的新中国培养急需的建设人才。没有教室,就把在东天浆村的完小迁到了千年古刹大明寺中,命名为济源县第四高级小学。建校初期,学校住房紧张,老师和学生都在大明寺内上课、住宿,在菩提树下晨读、开会、备课、批改作业,四中人和菩提树朝夕相处,相依为伴,从四中走出来的师生们都沾有她的灵气、秀气和大气。今天的我们也许会埋怨他们当年不懂得尊重历史,不注意保护文物,但那是时代的局限,历史的使然,为了明天只好暂时委屈昨天。1956年学校增设了初中两个班,分为初中、小学两部分,称为戴帽中学,1958年3月正式更名为济源县第四中学,1962年定为济源县重点中学,学校的目标是往省重点高中输送学生。学校进入了教学质量快速提升的阶段,1963年,学校升学人数居全县同类中学之首,1964年毕业生升入省重点高中19人,居全县之首,1965年,学校两个班不足百人,升学人数达54名,学校获济源“小宝塔”之称,同时四中在全县体育比赛中夺魁,引起社会震动。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学校成立了革委会,工宣队、贫宣队也相继进驻学校,教师也大多被遣散回家,1969年1月教师才归校,3月份改为高中,学制2年,学校更名为轵城高中,招收四个班的新生。由于受文革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被打乱,多数时间被安排是劳动,教师还被抽调去修筑新愚公水库和焦枝铁路。直到1974年学校才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为扩大办学规模,学校征用西轵城六亩七分地修建了操场,1975年在东天江村和西留养村设置两个分校,1976年为满足在文革中失去学习机会的同学上大学的愿望,开始举办复习班,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四中考入高校达50人,居济源县之首,1978年,又正式更名为济源县第四中学,同时为了便于管理,撤消了两个分校,分校的师资回到本部。1979年学校附设初中两个班,1983年,高中学制改为3年,学校师资紧张,初中班陆续遣散。1988年,学校更名为济源市第四中学,1991年著名作家李准为学校题写校名,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进入20世纪90年代,学校有了更好的发展,学生宿舍、综合楼、教师餐厅、教师家属楼先后建成投入使用,高考成绩连续多年位居同类普高之首,多次被焦作市教委、济源市人民政府、济源市教委表彰为“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2002年,新的领导班子组建以后,确立了"让校园人有位置、有价值、有意义、有幸福、快发展"的办学思路和“让师生快乐幸福、共同发展”的办学宗旨,明确了“以丰富‘四优’(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异成绩)特色内涵,推进规范办学、人文办学、绿色办学、高效办学,提升办学的层次和品位,创既严谨规范又活力四射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学校开始进入规模扩张、校舍改造、现代化建设、质量迅猛提升阶段。从2002年开始,学校先后投资130余万元建成了25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解决了近2000名学生的住宿问题,投资350余万元兴建了教学楼和教师公寓楼;主干为百兆光纤的校园网络覆盖所有教学和办公用室,一线教师每人一台电脑,实现了数字化办公;建成了仪器完备且装设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河南省普通高中示范性实验室;2006年学校又筹措600余万元资金,征地20亩,建成了包含400米标准塑胶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场和看台,14个塑胶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网球场和30张乒乓球台。以及其他配套训练设施的高标准、高质量田径运动场,还投资60余万元建造了学生餐厅,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解决了2000多名学生露天吃饭问题。学校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同时,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校生人数由原来的四规制700余名学生发展到现在的十二规制2100余名学生,高考本科上线人数由2002年的108人增至2008年的404人。2007年2月更是以全省第五名的优异成绩,被命名为“河南省示范性普通高中”,从此踏入了“济源名校、中原强校”的行列。
现在的济源四中已经成为占地113亩,拥有36个班,2100余名学生,150名教职工,以环境优美、设施优越、治学严谨、校风朴实、质量优异享誉社会的现代化学校。学校的办学成就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学校”、“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河南省绿色学校”、“河南省普通高中实验室建设示范性学校”、“河南省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河南省教科研基地”、“济源市文明单位”、"济源市高考先进单位"、"济源市高考特殊贡献奖"等60余项荣誉称号。
六十余年的变迁,六十余年的积累,六十余年的播洒,六十余年的收获,60余年后的今天,济源四中就像那郁郁葱葱的千年菩提树,挺立在太行之阳、黄河之阴,挺立在古轵重镇这块秀美的土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