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2. 教学之窗
  3. 教师风采
教师风采

济源四中市级“最美乡村教师”候选人赵永娥事迹简介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已许全心献孺子,更须矢志写风流 济源四中 赵永娥我是1995年8月走上讲台,开始初为人师的生活的。从走上讲台的那一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

 

已许全心献孺子,更须矢志写风流

                                           济源四中    赵永娥

 

我是19958月走上讲台,开始初为人师的生活的。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我就深深明白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当开始被他人以教师称呼时,我就不再是一个独立于世间的个体,而是连接昨天、今天、明天的纽带。为了能对得起肩头这份沉甸甸的责任,我必须让自己只争朝夕,呕心沥血,用自己的优秀达己成人。

     

初登讲台,让忘我工作成为一种习惯

 

“大姐,下班了,逛街去啊!”,面对着妹妹的召唤,从小山一般的待改作业堆中,我抬起头笑了笑,继续批改;“你还知道回来,明天不结婚算了!”妈妈生气地对着刚查完寝匆匆归来而第二天就要举行婚礼的我埋怨。

不是不喜欢光鲜靓丽,面对服装店里款式新颖的服装我一样欣喜不已;不是不期待个人幸福,想着人生唯有一次的婚礼我一样心泛涟漪。只是,我是教师,我面对的是学生,是身系家庭点燃父母希望的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因此,我就必须在万籁俱寂时,于桌前与灯火相辉映,用“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思绪化掉学生心中的冰结;晨雾朦胧时,在晓风残月中踏醒校园,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激情扬起“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风帆。我必须挥洒智慧的甘霖启蒙混沌的种子,我必须用知识的火花点亮学生期待的目光。

天道酬勤,可能就是因为这份勤奋吧,虽然初登讲台,但我的教学成绩却得到广泛认同。1995--1997年,我所带两个班级的语文成绩始终名列全市前茅;再后来,虽然有了孩子,有了家庭的拖累,但我让这种优秀成为了一种习惯。1997--2000年三年六个学期里,我次次获得成绩优异奖,撰写的多篇论文《作文教学之我见》《春,融化了是什么》等或在论文评比中斩获殊荣或见诸报端。

 

精益求精,让教学创新成为一种追求。

 

20009月,我来到了济源四中。为了不让自己在日复一日的单调重复里磨去新锐的棱角,为了不让自己在年复一年的劳累倦怠中失去前行的方向,我把“已许全心献孺子,更须矢志领风骚”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继续着精益求精的教育教学历程。

“都没看几点了!教学那么多年了,不写教案就不会上课了。”老公又在一旁唠唠叨叨上了。说实话,我也感到很奇怪,明明是教过几遍的课文,可每当再次讲授时,总是需要重新查阅书籍,几番辗转思考之后,才能确定上课的思路,然后再认认真真地写完教案上课。不过,也许正因为我始终一丝不苟地备课吧,所以我的课才常上常新,于变化中日日进步。

“妈妈光看书,根本不和我玩!”年幼的女儿满脸泪水,对着假期里只顾看书充电而无暇顾及她的我委屈而又怨恨地喊着。女儿啊,不是妈妈没有情义,只是,没有广泛的阅读,妈妈何来课堂上的源头活水?

从教十八年来,为了这份源头活水,我确实进行了大量广泛的阅读。雷夫的经典、怀特海的深邃、苏霍姆林斯基的高远,朱永新的独特、李镇西的灵动、刘铁芳的睿智……这些先贤硕儒的文字思想化为了一份份鲜活的智慧在我的血液中穿行萦绕,在我的课堂上激活烛照。

或许是因为这份精益求精的精神吧,从教十八年来,我曾多次被学校、镇政府、市教育局评为优秀教师,2006年被评为济源市骨干教师;2007年被评为河南省骨干教师,2008年被评为济源市学科技术带头人。

 

敬业奉献,让用爱育人成为一种责任

 

奉献原本就是教师职业的代名词,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尤其是班主任,转化学困生,帮扶贫困生,更是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

    孟森来信,坚定了我的信念-----

    孟森是班内一个情绪化比较严重的学生,刚接班时对我怀着一种抵触情绪,对此我毫不在意。一次,夜里10点多了,他来找我,说是有病。我一手牵着4岁的女儿,一手扶着他上医院。挂号、诊断、划价、买药,在冬夜的寒风中,我带着女儿一趟趟地为他穿梭着。回校后,替他倒上水,待他喝完药睡下后,我才离开。当时他说了声谢谢,但我知道他依然对我心存芥蒂,不过,我坚信,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有一次他的母亲来校看他,夜里9点多了,他父亲打来电话,说他的母亲还没有回去,正在上课的他知道后心急如焚。不顾一天的疲劳,我租了一辆车,同他和他的父亲一道,亲戚朋友一家一家地找。子夜时分,当把他母亲安然送回家时,他对我露出了极为感激的微笑,那一刻,我知道他所有的情绪已涣然冰释。自此后,他的态度变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考上大学后,他给我来了一封信:“老师,我是被您感动的,是您用一颗心温暖了另一颗心,用一朵云推动了另一朵云。”

爱心妈妈,点燃了我的激情-----

2011年的又一个新学期开始了,每每上课时,我总能感觉到有一双很依恋的眼睛,羞涩敏感,但又保持着足够的警惕。

课后我了解到,这个名叫马高伟的男孩三岁时就父母离异而后一直跟着爸爸长大。更可怜的是,不仅爸爸没有再娶,跟他们一起生活的叔叔也是个单身。也就是说,在这个男孩记事的十几年里,他从来没有享受过如水般清灵滋润的母爱。

“做他的妈妈吧。”我义无反顾。

夏季来了,我为他挑了一身合适的衣服;冬天到了,我又为他买来了厚厚的保暖衣和棉衣。平日里隔三差五的给他买一些吃的送到班里。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郑晓、郑攀是我带头捐的款,吴艳艳、曹丽霞是我垫付了会考费,曹登魁高考前喝牛奶、吃鸡蛋的钱是我出的;李小乐的作业本钱是我掏的,孟森、冯姗那次看病的医药费是我拿的……

2011年响应市妇联号召,我又和学校的十几位姐妹一起做起了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我的帮扶对象是轵城镇实验中学的一位女孩。我经常与她的班主任和任课老师沟通,了解其学习情况;利用双休日时间给她补课讲解作业,一月和她通一次信,及时了解其思想心理状况;换季时给她买衣服……奉献的我是快乐的,我也会把这件事坚持做到底。

自我加压,考取心理咨询师证,用科学的方法触摸关注学生幽微的心灵。

多年的从教经历,我发现近年来,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为了给学生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自我加压,我考取了心理咨询师证,用科学的方法触摸关注学生幽微的心灵。2010年高三(5)班那个因学习压力太大而无法正常生活的女生,2011年高二(8)班那个因人际关系紧张而曾想辍学的男孩子,高二(4)那个因为父母关系不和长期生活在自闭冰冷之中的“变态女”,还有那个因为不适应高中生活而成绩大幅下降的高一(6)班的“阴郁男”……当他们因为我的帮助而变得开心快乐、阳光灿烂时,我的心中无比甜蜜。

扎根于乡村教育,尽管与繁华无缘,和清贫相依,但我依然感到安慰与欣喜,欣喜于自己且行且思且付出的一路成长,欣喜于历届学生在我的教育之下的累累收获。

 

 

 


回到顶部